暑假是一个寂静的季节.
虽然说博士没有暑假, 但是没到七八月份校园就会恢复恰到好处的人流, 再也没有一放学黑压压的场景, 连去餐厅吃饭都排不到位置. 这段时间也没有学校里的事务, 很多会议都在这几个月召开. 或许也是因为疫情过后大家都想出去走走. 外面是炎炎夏日, 室内空调吐出的冷气又让人心如止水, 反倒加强了夏日的静谧感. 午睡刚醒的时候看着窗外, 整个屋子里只有空调的声音. 刚刚赶完一个ddl, 博后也顺利找到了去处, 一瞬间体会到”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的心境.
这个月从准备postdoc的材料开始. 没有让老师怎么帮忙, 自己写了research statement, cover letter等等. 惴惴不安地给剑桥的老师发了邮件, 没想到她两分钟就给了回复, 约了香港当面聊. 冥冥之中有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 但是内心却也是不敢妄下定论. 等见了老师聊了大概二十分钟, 问的问题都是我意料之中的, 但是我的口语确实限制了我的发挥, 现在想来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只顾着把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地搬出来. 好在等了一周之后给了offer, 算是了却了我一幢心事. 那个凌晨我因为喝了奶茶没有睡着, 但是看到offer之后内心并没有多大的激动. 感觉机会对于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有合适的学校, nice的老板, 最关键是研究方向很对口. 刚好她开会来到香港, 那么当面聊天的感觉会更好一些.
这个月开了很多会, 大多时候都在social. 有港中文的AIOT workshop, 为此我还专门做了一个poster. 可惜的是后面因为台风天取消了这个专门的session. 参加了ICDCS, 和未来老师聊了一下, 成功拿到offer; 月底又去了图灵大会, 见了很多之前的老朋友, 也认识了很多很多大佬. 作为一个学术圈新人, 自己也要慢慢摸索上路了. 但总是感觉自己还是很稚嫩, 特别是对于idea的构思上. 之前和振宇讨论了一下他的idea, 我知道能不能做, 但是除了这个又能做什么呢? 我确实很难发散. 之前和老板聊过, 他给我的建议还是要多读paper, 增强输入.
这个月刚开始的时候都在做一些杂事, 整理了一下之前sensys ddl留下来的问题, 帮乐乐改了改paper. 中间有这么多会, 又要准备申请postdoc, 说实话已经有点不想赶INFOCOM了. 但是后来想着这个早晚都要做, 早做早了结. 而且INFOCOM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算是性价比最高的A会了, 还是要争取每年都投一篇. 于是在17号开会的间隙开始动笔写paper, 差不多用了一周的时间paper除了evaluation就已经差不多了. 技术细节的大致路线我已经定了, 但是到了最后发现模型的泛化性能特别的差, 训练模型很痛苦. 当时在武汉开会, 白天一大早起床开会, 晚上又要干到两三点, 感觉自己都快要升仙了, 靠着咖啡硬撑着. 还好陌生的环境对于精力有相当的加成, 等熬习惯了几乎就感觉不怎么需要休息了. 有一天吃过饭后和老板散步聊起一个解决思路, 尝试了一下发现效果并不好, 内心都要泄气了. 后来才发现是自己把设置搞错了, 又试了一下效果相当的好, 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 感觉写paper算是比较快速的东西, 特别是现在有chatGPT的帮忙. 最关键的是核心技术的突破, 尝试过什么transformer等等fancy的结构还有pre-trianed的模型, 效果都一般. 不得不说, ddl真的是第一生产力, 每天都学习了大量的知识, 以至于我根本来不及总结全部都记在便签上, 后面估计又要一两周才可以慢慢弄完. 对于模型的设计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炼丹”一词的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 一口气提着, 甚至借了李小岩的办公室连续搞了三十个小时终于赶上了ddl, 而且看起来要比我之前做过的工作要有意思很多. ddl结束之后在武汉也没有再逛, 因为这已经是第三次来了. 其实我最享受的就是努力之后的松弛感. 之前因为ddl的焦虑对生活完全没有兴致, 晚上也很难入睡. 但是现在这份松弛感有时又会让我对于虚度时光感到愧疚, 无法找到之前的生产效率和工作精神. 整个INFOCOM前后两周, 但是最后一周的工作量让我飞速提升, 但是现在我一周连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纠结了那么多年, 其实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节奏和状态, 一直都在与自己的懒惰, 拖延, 还有混乱的头脑作斗争. 最近由于懈怠又喝起了奶茶, 体重有了立竿见影的增加. 我总是这样在生活中反复纠结的人, 生活状态如此, 亲密关系也如此. 感觉自己也很难去维护好一段关系, 又或许自己也还在纠结之中吧. 但是无论如何, 生活就像游戏, 有设定好的NPC, 也有承担角色的人. 但愿我们都可以有幸成为别人生活中那个有角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