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

大约5.4亿年前,海底突然出现了多种生命形式,称为寒武纪大爆发。地球上所有复杂的生命都来源于此。科学家认为,生命突然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原因,只是海水的氧气水平略微增加到某个阈值以上。现在这个时间点,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寒武纪大爆发, 在这个充满艰苦和守望的三年疫情之后.

二月份依旧在深圳, 每天都跑到深图抢一个位置工作, 中午在中心书城那里吃个饭, 再买杯咖啡回去工作, 晚上老爸顺路的话会在地铁口接我回家. 一瞬间的感觉仿佛之前考研复试一般, 每天也是如此的流程, 但是彼时心态上确是焦虑了不少. 这或许是最好的状态, 没有时间焦虑, 在图书馆几千个人和你一起学习, 每天都有好吃的饭和好喝的咖啡. 香港签证的事情一直没有弄好, 多呆了几天见了下邹博和兔, 也见到了很多师兄弟和之前的同事. 因为即将全面开关, 姐姐也来深圳找我, 一年多没见却也没有什么隔阂. 机缘巧合在华强北的民谣酒馆里呆了一晚上, 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和好了.

回到香港之后就开始着手工作的事情, 和老板签了工作合同, 但是这个月没有工资, 余粮捉襟见肘了. MobiCom的ddl近在眼前, 得赶紧推进实验; 之前因为腿伤得事很久没有去健身了, 身体机能下降得厉害. 之前提前报了马拉松, 只剩一周的时间, 为了恢复状态赶紧跑一跑. 结果跑了个三公里腿就疼了很久. 我觉得我大抵是比较适合regular的生活的, 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真的没有想象中容易: 工作要合理安排, 心态和睡眠也要好好保持, 最关键地是要和人性的懒惰做斗争. 后来跑马拉松那天前五公里还很轻松, 后面五公里膝盖就开始疼起来, 没跑一步都如被针扎一般. 当天腿疼的已经无法下楼, 本以为会愈来愈疼, 没想到第二天醒后竟然已经好了大半. 但是复健是一条漫长的路, 知道现在不时还是会有隐隐作痛的感觉.

2月底正式开始赶mobicom, 但是实验部分完全还没有开展. 用chatGPT给学校洋洋洒洒来回写了十几封邮件详细阐述了要做的工作, 最后终于得到领导首肯, 但是代价就是要给救生员付费. 整个三月都在做实验赶论文. 可能提前做了计划, 这次赶论文并没有多慌张, 虽然一直都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出现, 但是最后大致还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有条不紊, 那段时间还是一切都以工作为重, 每天醒来也连懒觉都不敢睡了, 天天像打了鸡血一般. 老板好像也是不怎么慌, ddl前两周才下场修改. 或许是距离上一个工作太久, 这次赶ddl有了好多深切的体会.

第一是论文这东西, 三天不写手生. 总是有一种我有这个意思但是总是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不准确的感觉, 很多行文方法也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看来以后日常就要一直保持输入和输出, 每天都看一点, 写一点, 保持住对论文的状态. 经常写论文的话在看别人论文的时候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别人的论文好在哪里.

第二是做研究要先夯实基础. 这个工作算是我第一篇理论基础特别强的工作 (而不是深度学习的堆砌), 期间对于信号与通信确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奈何自己相关的知识浅薄, 所以往往在很简单的知识上都要做很多的学习才可以理解, 有的时候也会因为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推翻之前的理解. 所以textbook也不能丢, 在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系统学一遍相关领域是一个必要的事情, 而且越早越好.

第三是要在工作中及时的整理自己的best practice 和 standard of operation. 对于代码和写作格式, 图片大小, 配色等等做一个模板, 重复造轮子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做实验之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去完成实验.

第四就是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完善自己的方法论. 其实作为普通人我们在项目里遇到的问题很少是全世界第一个碰到的, 那么多看paper多积累方法就有更大的可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持续的输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论, 对于一个问题我们首先有一些可以尝试的武器让我们少走弯路, 比如模拟实验法, 最小工作环境法等等. 每次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后都要及时总结, 那么后续再遇到问题也不会如此慌乱了.

第五要多思考多挖掘. 最近对于科研的sense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之前听上官说要做科研要make your hands dirty, 一定要有一些hands on的经验才有可能做持续性的工作, 不然总坐在那里拍脑袋去想总不是很现实. 还有一些现象是你不去做实验和分析数据意识不到的地方, 这样想出来的idea也不太会被别人抢先. 老板以前也说过, 最好的科研状态就是有一篇在投的, 有一篇正在做的, 做的过程中有一篇idea正在打磨的.

赶完ddl之后感觉自己像一个野人. 很久没有睡好, 没有锻炼, 整个人优点浮肿, 而且家里也很久没有收拾, 一片乱糟糟的. 3月后面这两周没有什么紧急的任务, 每天就做一些之前耽误的文书工作比如报销材料和开会申请等, 又处理了很多之前赶论文的时候遗留下来的技术问题, 每个话题展开都可以研究老半天, 但是也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 每周也恢复了健身, 自从膝盖伤到之后加上春节假期还有这一段时间一下胖了有快10斤. 可惜膝盖受伤后有氧就不能做太多了. 但是一定要赶在夏天让自己的健康状态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现在也逐渐在摸索自己平常的daily routine. 基本原则就是保证输入输出; 保证项目进度; 保证自身发展; 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023年进入2月, 深港两地时隔三年之后终于正常通关, 这两个月也经常往返两地吃喝玩乐, 现在换了工作签证之后两地海关都可以自助过关, 快捷了很多. 这或许就是在香港读书的最大意义所在; 进入3月, 香港正式取消了口罩令, 大家逐渐都不带口罩了, 感觉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状态. 前两天在雨中听了林俊杰的演唱会, 有个小哥专门从北京飞过来看. 香港多了很多游客, 酒店价格飙升了好多倍; 内地也出台了大量的利好措施, 香港也说要”全力拼经济”, 到处都散发着蓬勃的气势. 最近chatGPT爆火, 资本蜂拥而入, 网络上到处都是人大谈特谈它会带来的技术革命, 虽然身边专业人士普遍还是持观望态度, 但是大家也都很久没有看到这种一片为之激动且充满期待的心情了. 我自己完成了第一次mobicom的投稿, 下一篇工作已经在构思中, 很快也要再次冲上job market去申请博后了. 当然生活还有难免的不顺利, TMC投了两次都被拒, MIT的postdoc连面试都没给, 但事事难过事事过, 对于2023, 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期待, 做好自己的规划, 付出自己的努力, 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参与进这个新的人类社会寒武纪大爆发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