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机系列写了(一)(二),弹指间4年又过去了。其实一直都想写一写硕士期间这三年的生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这个冬天新冠肺炎疫情十分严重,学校没法开学,在家呆了一个月了,刚好又空再回忆一下这几年的时光。回头看看,每一个阶段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心路历程也大致相似,都是经历了无助 - 适应 - 突破的过程,所以依旧还是用时光机(一)的小标题吧。
绝城荒途
都说在硕士期间,跟对一个好老师很重要。虽然毕业完自己还在长三角浪了一阵,但是据说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已经被老师挑走,很多实验室的名额已经满了。对于我这种出身一般的小喽啰,自然是无人问津的。自己只能在学校网站翻着这些老师的资料,发一些假惺惺的邮件——毕竟对于这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计算机视觉之类的专业名词,在那个时候的我真的两眼一抹黑,也不知道科研为何物,只能靠自己的直觉去选。当然,很多邮件都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让我好生焦急。
后来一个老乡同学告诉我楼上一个做物联网的老师挺厉害的,过两天会在学校有一个物联网论坛,推荐我去看一下。她是复试后就主动老老师留下了,所以怎么说,主动才能有机会呢。到了那天我就去了深大,听老师一顿侃,就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结束后参观实验室,其实也不知道个好歹。后来看到实验室老大在外面,以前发了邮件没有回,就直接去找他了。毛遂自荐后老板说欢迎啊,和我的助理联系吧。我留了助理的联系方式之后就把简历发了过去,助理让我第二天9点来面试。
我住龙岗,到深大要快两个小时。为了九点准时到,我6点半就起床出发了。结果到了实验室一个人都没有…后来才知道大家也都是9点半左右才上班的。等了好一会儿,助理过来带我去见了一个老师,就是我的小老板。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是很迷惑的:他嗓门很大,穿着短裤拖鞋,拖拖拉拉地走过来了。如此年轻而不修边幅,刚开始我以为他是学生呢。聊起才知道他是大老板的师弟,港科大的博士在读,快要毕业了,大老板这边实验室刚刚setup,先来帮忙带下学生。
面试聊的很愉快,我们背景相似,都是穷苦农村出身,家境也相似,爹妈都是最普通的劳动者,生活经历上比较有共鸣;然后聊起学习之类,我算是比较言之有物,毕竟毕业设计是我自己从无到有一点点做完的(也是庆幸自己当初没有水一水过去);然后研究的方向和我的兴趣还挺搭,只要是做智能感知。然后实验室的名额其实已经被保研的学生和211出身的占完了,老板就让我参加考核,等正式开学再确定要不要。
在实验室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做实验,我还以为是在电脑上跑跑程序啥的,刚开始还有点忐忑。后来才知道是纯人力实验,帮一个在科大的学姐做Wi-Fi的手写感知。就这样新人总是要干点累活,每天我6点多起床,9点到学校,然后全天都是在做实验,晚上做到大概89点再回家,到家11点累的不行倒头就睡了。因为我是额外的考核人员,所以老板也不给我安排住宿(其他人是有的),大概就是为了考验我吧。好在上天帮助,学校宿舍可以提前入住,差不多奔波了三四天就住近了学校宿舍,真正的硕士生活算是开始了。
从宿舍到实验室大概有走路20分钟左右的距离。刚开始对路不熟,都是走校内,路过杜鹃山的时候总会闻到淡淡的草木的香味,至今也不知道是来自于哪里。那段时间一切都是刚刚入门,老板上来给了几十篇文献。第一次读全英文献,说实话那个时候是非常痛苦的,看着查着单词,而且恩多专业术语不知道是什么,还要再去查,一边查一边学习。因为小老板没带过学生,对我们的期望过于高了,让我们每天一篇paper还要写一个report给他。其实这个要求放在现在也挺困难的,但那个时候大家也都不敢说太多,硬着头皮啃。从本科过度到研究生,几乎变成了上班,只是上班在公司,我这上班在学校。每天朝九晚十的。现在有时候路过杜鹃山问到熟悉的味道,那段回忆还是涌入脑海,仿佛又回到了一个个下班独自走在黄色灯光下的深夜。
后来顺利通过考核留了下来,也感谢自己的争取和坚持吧。几个月后慢慢算是进入状态,适应了科研生活,也理解了一些当时一知半解的概念:机器学习,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甚至还有区块链等等。其实以前也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兴趣是什么,但是误打误撞发现现在自己做的就是曾经喜欢的方向,有时会暗暗幸运,也坚定了我要继续深造的想法。那个时候实验室刚刚组建起来,只有三四个老师,十几个学生,大家吃饭玩都在一起,没事出去爬爬山,下下海,骑骑车,吃火锅,过的也算开心。没曾想到毕业的时候实验室一下十个老师,四五十个学生,每个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相互之间也灭有那么亲切了,吃饭也不在一起,老师们也自己去吃饭,甚至再往后新招后面几届的学生直接连招呼都不打了。
好在我对枯燥的科研生活有预感,在实验室里就和上班一样,不管大家再亲密也只是同事,做不了朋友。在学校凭着以前的学生工作经历顺利地进了校研究生会和院研究生会。在校研究生会还是负责新媒体,只是平常乱七八糟的事儿太多,大家都累的够呛,而且作为研究生科研如此繁忙,坚持了一年就退了,老部长让我继续当部长,院主席也让我接主席,但我都婉拒了。本来参加研会就是为了认识一些新朋友而已。在研会遇见了F4,我们一起跨过了两个年,吃过很多次饭,喝过无数次酒,唱过无数次歌,可以说原本我的硕士生活只剩黑白,是他们给了我绚丽的色彩。
想来自己自从读了研,每日朝九晚十地在电脑前雷打不动坐着,连周末也基本都会在。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自己内心其实非常焦急。paper也读了不少了,老师也让我们开始搞自己的项目了。那个时候和我一届的同门已经开始提出自己的idea在做了,自己一直没有靠谱的idea,没有努力方向比努力不够更加难受。过完春节的三月份,邹博提了一个idea,我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最后定下来了这个idea。好在这方面的paper有很多,而且一个师兄也是这个方向的,有问题都可以去请教。所以说自己动手是最快的学习方式,从三月一无所知的小白,从头开始学matlab编程,声音信号处理,参考无数文献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到了6月基本上已经把整个work做通了。因为暑假小老板要带我和同门去北大访问,顺便赶INFOCOM的deadline, 所以就在启程之前赶着把实验做完,带着数据去北京分析。
在北大的时候,效率十分的高,每天疯狂地写代码跑数据,现在回过头来看哪些代码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又那么耐心可以沉住气写成的。虽然那个时候条件很差,三个人挤在一间房子里,大夏天骑车三十多分钟去学校,也没有餐卡也出不了门,每天就只能点外卖。每天打了鸡血似得干活,晚饭后一起在燕园里散散步,真是一段奋进又沉着的时光。虽然后来小老板说时间太紧赶不上了,但基本上所有的工作也算是做完了。在北大呆了一个月,最后几天一个人在北京转转,去了故宫,南锣鼓巷,踏上回郑州的火车,研一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苍凉风景
开学之前, 去开封和珠三角逛了逛: 开封找小妹, 无锡找飞哥, 苏州找老赵, 上海找晨姐, 逛了一圈才回去.
暑假开学,准备把以前的工作完善一下,但是大老板接了一个私活,说是腾讯正准备做一些超声波的交互,刚好让我去给他们对接一下。说实话我是不愿意的,因为我走科研这条路,未来也不去企业,去和他们搞横向项目于我没有任何好处,除非可以分给我一部分钱,然而这肯定是异想天开哈哈哈哈。然而师命难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从起初去腾讯洽谈,到彼此频繁的开会和对接,到最后的原型实现,基本在这个项目上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其实在这个期间也对企业学习了很多,腾讯那边派的是两个T3职级的工程师和我对接,我负责算法,他们负责实现。然而就会发现很多专业鸿沟是很难去跨越的,虽然都是计算机相关,但是如何从一无所知到讲明白背后的原理,这才是写代码的第一步。不然我写出的matlab代码给他们直接去移植那估计不太可能。另外就是以前做工作的时候基本上就是offline的处理,主要是结果导向型,用来验证自己的idea,而在企业要求一个产品出来,是要可以实时运行的,所以就要考虑性能问题,所有数据是实时的流式处理,还要设置buffer缓存等等。为此我又重构了一遍以前的代码,改写成了online的思路去做。最后项目要交给总裁汇报的前一液,我们在腾讯老大楼里搞到了1点多,终于调试出了结果。会宿舍的路上其实我是挺兴奋的,毕竟看到自己的项目变成了一个真的可以实时使用的系统,满满的成就感。
后来总裁对这个idea表示赞同,就继续进行第二期的合作。但是我是不愿意再干了,我还要准备以后的学术生活呢。后来据理力争,老板放过了我,交接给了lab里的两个博士去做,博士毕竟还是得挺大老板的。后来项目的事情我就不太清楚了,不过据说也很苦逼,有一个博士直接从实验室quit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赶紧回过头完善自己的工作,希望早日把论文投出去。带着一个本科师弟继续做系统,加上了一个输入法功能。那段时间又拾起了数据库,搞得相当累。好在师弟一点就通,进度挺快的。系统好了以后就又做了一遍实验,把结果完善了一下,还做了一些锦上添花的系统测试,比如CPU,内存,电量等等,看起来高端一点。这里不得不吐槽小老板对于ddl的态度了,每次都是叫我们全力以赴,结果到头来我们满怀激动大干一场,在ddl当日总会被告知不投了,一下就泄了气。就算有时候投出去也是形式主义,typo满满,很多明显的错误也没有改掉。上次INFOCOM没赶上,说要投MobiSys, 结果到了mobisys前一天,他跑香港去了。后来就在这个基础上投了一个Demo, 又搞了很久的视频制作。后来Demo虽然中了,但是在德国,老板也不让去开会。后来寒假就到了,这个工作也基本上全部完成了,小老板留在学校赶Ubicomp,我就没怎么管了。
2017-2018年的跨年夜, 我和葬爱家族的三对情侣一起吃了饭, 还去了香港, 至今我都不是太明白当初我是怎么想的…
年后回来帮小老板写了一下青基的本子, 就着手开始新的项目了,准备做一些activity recognition的东西。自己用arduino搭了一个平台,但是传输数据量达不到要求,就又基于一个CC2541的蓝牙BLE做了一个系统。想想当时真的是钻的进去,对CC2541一无所知,硬是摸清楚了数据格式和传感器的配置问题,用了一个USB dongle搜了大量的资料才知道到底该怎么去收集数据。很快就到了暑假,这个项目也就告一段落了,小老板也理解并表示支持,让我全心准备英语考试和博士申请的事,并且让我改了一篇以前的文章投了个C保底,这样申请的话好歹也不至于那么难看。
现在想来那一段时间真的挺充实, 早上早早起来读英语, 一般都是我英语看完了实验室才有人来; 每周还会定时去健身一到两次, 那一段时间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非常不错. 可惜健身特别是力量健身这个东西真的是需要有人一起才好, 一个人体育馆又远, 后来一忙起来就放弃了.
2018年的夏天, 学校的荔枝收成特别好, 每个人都可以免费领, 最后吃到不向再吃了. 这个夏天, 许嵩发布了<寻宝游戏>.
辗转成歌
到了三年级就要专心去搞申请的事了, 把activity的项目转交给小韩, 主要是带着他一起做. 后来很幸运获得了腾讯奖学金, 但是后面考雅思的时候基本上也花光了.
投稿到Ubicomp的文章不出意外地没中,于是又在7月底赶了一波INFOCOM。然后暑假我一直留在学校准备英语,哪也没有去。申请学校的大潮已经陆续拉开,很多小伙伴已经考了英语联系到了老师,而我雅思刚开始准备,感觉挺慌得,而且英语成绩也不知道会考成什么样,心里也没底。内地的雅思排队太多,就报考了香港的。准备了大概两三周,熟悉了一下雅思的题型,每天上午听写雅思王,做一套题,下午和Sega练练口语,对答案,分析卷子,重新听听力和单词。暑假实验室几乎没什么人了,真的挺辛苦的。8月底时考了一次,因为上午8点考试,7点多就要到考场酒店,所以还要提前去香港住一晚。香港寸土寸金的地儿,在旺角挑了一家很破的小旅馆,一个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洗手间,窗户也没有,靠一个抽风机吹着。我睡觉认床,再加上可能有点紧张,一夜都没怎么睡。和同学一起住,他也没咋睡。第二天早上在麦当劳怼了一杯咖啡就出发了。三个多小时的考试真的让人崩溃,最后一个阅读都没有精力去看了。作文时间更紧,也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中午随便吃了点东西,下午还要考口语,中间的时间昏昏欲睡,但是也没有地方可以歪一歪,就只好坐在外面的石凳上闭目养神了一下。考口语的时候准备的东西也没用上,完全是自我发挥,乱讲一气。考试完真的有一种彻底筋疲力尽的感觉,仿佛高考都没有这么累过。
后来第一眼看到结果是三个6一个6.5,欣喜若狂,以为已经过关了,再一看总分怎么是6?原来自己搞错了,6.125还是6,6.25才会进位到6.5.心情瞬间从天堂掉落到了地狱。来不及难过还是得马上继续奋战。但是一开学就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用来学英语了,还得帮老板干活不是。暑假前投的Mobiquitous中了,12月在纽约开会,但是老板又不让去了。只能找别人帮忙代讲一下。平常做做试卷,又把以前的一篇文章改了改,重新画了图,添了两三页内容投了PerCom,死马当活马医了。国庆李琳从北京过来,面基在深圳逛了逛。但是深圳真的没啥好逛的,就带她和思敏一起去了中英街,算是有点深圳特色吧。
国庆假期弄了一下MobiQuitous的camera-ready和Slides,13号又去考了第二次英语。这次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同样的提前一天到了香港,但是这次是自己住,同学说他还想再多准备准备再考。但是我真的有点慌了。一般申请12月就结束了,我10月还没考过雅思呢。同样的小酒店,同样的失眠,同样的麦当劳,同样的头疼,结果是同样的意外。上次是小分都过了总分没过,这次是总分过了小分没过。人最失望的时候不是远远达不到,而是差一点就能摸到,而且是两次都这样。一鼓作气,再而衰。然后第三次果然竭了。去香港考试,夜里0点多已经快睡着了,才突然一摸兜发现没带护照。当时心想就算了。晚上11点站在下着雨的旺角,我又一次感到了绝望。然而此时跨境大巴已经没了,东铁最后一班已经开出,罗湖口岸马上关闭,唯一的选择就是去24小时的皇岗口岸,然而并没有什么车去皇岗口岸,打车过去估计要几百…最后在雨中谷歌了好久看到有帖子说在旺角坐小巴可以到落马洲,再从落马洲去皇岗。没办法就只能试一试了,到了巴士站我开始怀疑:在一个偏僻的角落立了一个小小的牌子,不仔细看都看不见。这里还会有车?就在等得要放弃的时候,终于看到有车来了,巴士司机放着音乐在盘山公路一路飞驰,用了一个小时到落马洲,过了关再坐穿梭巴士去皇岗。同时让实验室的夜猫子赶紧打车把护照给我送到口岸,拿到护照又转头进关了。好在我签了两次签注,还有机会。也还好皇岗有大巴直接可以到佐敦,简直是要哭了。上演真实版人在囧途,凌晨两点坐在麦当劳吃点鸡块安抚一下自己,真的是想要放弃了。
再而衰三而竭,这次考完已经不悲不喜了。成绩可想而知是惨烈的,所以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冲锋:下一周继续!第二周继续,这次护照没有问题,也早早到酒店睡了,这是我第一次在香港没有失眠。然而第二天精神奇差。考完笔试下午考口语的时候脑子已经几乎不会转弯了。这次是真的不想再考了,被折腾得快疯掉了。问了大家也都说是累了,那干脆就算了吧。到了申请季,BC也开始故意压低分数,这时候再选择考试已经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了,就只好先申请学校吧。
给差不多十几个中意的老师发了邮件,然而老师们并没有回复。这就让我很慌了。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实力不够,要是真的发篇MobiCom怎么都不愁。好在一周后终于接到PolyU郑老师电话说可以聊一聊,觉得各方面都还可以。就约了下次面聊。和大老板和小老板交换了意见,他们都表示支持,然后我就把以前的work用一周做成了slides,周五去了趟香港,和老师和组里同学聊了一天,感觉氛围、workstyle方向都挺match,晚上老师还叫了家人一起请吃了顿饭,有些受宠若惊了。11月初的时候Sensys2018在深圳召开,过去见了下胡文,简单聊了一下。但是人家根本不鸟我,含糊地应了一下,我就只能在一群大佬谈笑风生中瑟瑟发抖。后来想想,其实发邮件给他们不回也是可以理解的。整个12月就一直在准备各种材料,写Proposal,准备成绩单什么的。还需要本科的一些学位证明,排名证明,成绩单之类的。还好李小岩在学校帮我了很多,姚莉老师也很热心,虽然经历各种波折好歹也都办下来了。深大这边相对就容易多了,一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很多材料直接可以打印,第二因为留学的人很多,很多东西也不需要解释太多,老师们都知道;第三就是这边老师办事还是比较透明的,合情合理都会立即办了,如果暂时办不了也会留个联系方式弄好后及时联系你。这样一比差别还是挺大的。新UNSW那边还需要一些成绩单和证书的公证件,光公证费都花了我好多钱。那段时间几乎没有休息,每天搞到十一点多。精力快耗尽了。最终在月底踩着点提交了。后来Stony Brook的老师给我回了邮件,约了一个面试,大概一个多小时,聊的其实挺好的,最后说encourage我申请,我想这意思是不是黄了。但也提交了申请,花了100刀,还去裸考了一次GRE,成绩还可以,就是语文有点低,但是毕竟是裸考,而且相对雅思GRE也不是很重要。因为SBU的英语要求挺高,老师的态度也不清楚,就并没有抱太多希望。后来以前投的那片PerCom中了,是一个conditional accept,又根据reviewer得要求赶紧加实验跑数据,画图改论文,忙活了几周,救没再管申请的事。有一天Stony Brook的老师突然问我英语准备得怎么样了,又觉得他还挺重视,并且介绍了他们组的成员给我认识,让我们交流一下。但是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也没法再报名考试了,还是等春节之后再说吧。我回老家比较玩,放假后一直在实验室,准备把毕业论文写了,大概用了10天的时间从头写到尾,算是定下来个初稿吧。每次写毕业论文都是对Office技能的一大考验,遇到了很多问题不过还好都一一解决了。每天实验室就我一个人,用机械键盘噼里啪啦打字真的很爽。回过头看自己写的毕业论文,加上图表代码什么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2018的下半年, 生活充斥着紧张和激情, 喝了很多奶茶, 偷了很多懒, 浪费了很多时间.
春节回到学校通知要预答辩,所以赶紧又花了一周做proof-reading, 调整格式,又添加了十几页内容。说实话现在硕士论文答辩,评委们对你的研究细分领域也不是很了解,只能从一般的标准来评定,那么排在第一的肯定就是字数和格式,接下来才是研究完整性与逻辑。如果大家大差不差又必须有不通过率的话,那只好拿写的少的人开刀。我们上一届已经经历过这个痛苦的教训,所以这一届大家都写了70页左右,字数肯定是超了,但是大家都往前走一步,你保持原地不动的话就是后退。从1-60是很容易写的,但是当你从60 加到70,每一句话挤出来都很难。不过好在一切都比较顺利,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还是要求在自己可以发现的范围内改掉一切错误。被老板点名表扬后又要指导大家如何用office调整格式…
2月14日,PolyU的offer发下来了。郑老师反复叮嘱我一定要去,我嘴上答应得很利落。但是后来过一段时间Stony Brook那边的老师就在催了,说English Test怎么样了?我说ddl马上就过了,而我觉得短时间内真的达不到要求。但是老师说可以帮我向committee hold my case, 让我尽快考。这就让我陷入了抉择。一边Stony Brook那里诱惑很大,毕竟USA,但是英语的要求我实在是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而且说实话我真的要考吐了,不想再折腾了;另一方面PolyU那边老师很nice,第一时间给我回复,第一时间给我Offer, 而且我答应了老师,相当与有知遇之情吧. 最后考虑再三就再三拒了Stony Brook,接了PolyU的offer. 奇怪的是不久NTU那边以前申请的老师又给我回了邮件,说有position可以谈一谈。这就很狗血了,当初没有消息,四五个月之后又给我回邮件,估计是被学生鸽了然后又把我从 waitinglist里捞出来了。但是当初为啥连个消息都不回呢,连当备胎都不给个通知。于是果断也拒了,就这样安下心结束所有的纠结吧。
有段时间其实自己一直在思考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不断的在“要是”之间假想。毕竟身边的人都去了US。后来就逐渐释然了,何必这么逼自己呢。我真的想好好休息一下了。与其说休息,还不说心理上的放松,这大半年来心一直提着,不断在各种事情里焦虑。3月去了趟日本开会,想想自己也是胆大了,早上6点多起床,一个人从香港坐飞机飞大阪,又从大阪做新干线去京都。记得到京都天已经黑了,下着小雨,穿着羽绒服还有些冷。出门去地下商场吃了份拉面,好在服务员非常的nice,不断问我味道怎么样。后来又坐地铁去到酒店,已经晚上11点多了。
后来的日子就比较随意了,老板也不怎么管我,老赵回老家实习,所以基本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女朋友和师弟师妹上。我没有什么具体的新科研任务,指导研二师弟继续做Activity的项目,带着本科生做毕业设计,用他跑出来的数据整理一下,利用五一假期把PerCom的文章又写了几页,扩展成一个期刊。自己的项目也中了ICSDCS,准备Camera ready,还要转手投TMC,又补了大量的实验。那段时间生活很平和也很充实,上午九点上班,做科研写文章,下午喝一杯咖啡,回来继续干到深夜。有时候晚上会去游泳池游一会儿,逐渐克服了对水的恐惧,但是还不会换气;周五会和师弟师妹们一起约个海底捞,等到10点后有学生优惠,喝着自己调的番茄牛肉汤真的是美味。后来答辩结束所有研三的学生都已经离开实验室,改实习的实习,改回老家的回老家,我还一直在实验室坐着,每天朝九晚十保持着现在的状态,以至于后来所有人看到我都会问一句:强哥,你咋还没走?说得我这个老人真的好像不应该在呆在实验室了。答辩结束后忙了一堆毕业的手续,逛表格就填了几十个。
本来大家约好要毕业旅行,不过我觉得大家最多也是打打嘴炮,今天毕业明天早上估计就 各走各的了,好在我的预测是正确的,及时和陈文强还有雅斌计划了一下就去西北了,西北的确是有难得的风景,一路高原雪山,草原荒漠,还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但是自驾真的太累了,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更累。半路车被扎漏气了,而且有次我开盘山公路差点怼近悬崖里去…回到学校准备ICDCS的slides, 参加毕业典礼。这次典礼我基本上没有怎么拍照,现在对仪式感已经不怎么在意了,想想当初自己在河大的时候毕业几乎给每个建筑都合影…真的好傻呀…
每次毕业之前, 答辩已过, 后路已有的时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2016年的夏天是, 2019的夏天也是.
7月去了趟美国开了ICDCS,最后一天在LA转机的时候自己在市里逛了一天,在日落大道迎着夕阳和海风一个人走了很久很久。回来之后忙完档案和落户的事,又回了一趟老家呆了几天,去了趟郑州见了小妹就回深圳了。在学校呆了几天就收拾铺盖回家了,搬东西时还挂了彩,到现在手指上还有一道很明显的伤疤。没来得及痊愈,我就背着自己的包,带着自己的铺盖,依然地去了香港,投入到新的未知生活中。一切都犹如7年前,我一个人走下车,看着眼前这个陌生城市和火车站大大的“开封”两个字。我知道,我必须向过去告别,又要去开始新的生活了。时间就是这样推着人头也不能回地往前走,我们能留下的只有回忆。而回忆是脆弱的,总是会被现实日复一日的生活给冲淡,变得内心越来越没有热情和冲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成熟吧。自己在未知的生活里摸索着踟蹰前行,不断为了生活中的琐事幸福或伤心。不断为了自己的懒惰和碌碌懊悔,又不断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努力坚持。在这个生活的洪流中,我只是千千万万人当中最普通的那个,坐着时光机不断向回忆穿梭,向窗外观望,但我知道,我必须走向未来,也一定会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