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脱口秀演员

或许我们都是富裕了的脱口秀演员, 有了大把的时间, 却失去了思考.

12月总是过得很快. 月初收到INFOCOM中稿得消息, 博士生涯也算是圆满了, 3年3个工作都中了A会. 中稿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改Journal转投, 但同时还有一堆杂事要处理: 报销的单据和手续, 毕业论文的最终稿, 还要和American Airlines去argue退钱的问题. 不得不说资本主义的流程真的很慢, 一周回一封邮件, 仿佛我和美国相差了0.01个光年. 就这样来来回回那么久了现在还未收到补偿的消息.

改journal还是很痛苦的, 想方案订计划用了一周, 尝试去熟悉数据集又用了一周. 刚开始总是会有心理抗拒在里面, 迟迟没有get hands dirty. 提取特征的时候写个大循环跑一天一夜才出结果, 但是有时候发现一个bug相当于白费功夫, 本来要能一周就搞定的事到了月底才算大致弄完吧, 但还是在我自己内心立了军令状然后圣诞四天假期全部都用在加班的情况下. 圣诞假期朋友圈的人要么在日本要么在东南亚, 一个个玩得好不快活.

这个月天气忽然就冷了下来进入了冬天, 仿佛11月还是夏天, 在12月的一两天之内就无缝过冬. 本来是hiking的好时节, 但是自从10月底爬大东山膝盖受伤之后就一直美好.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这都已经60天了, 果然还是不够. 去了趟学校的物理治疗诊所, 检查了一下没有大碍, 就教了几个复健的动作, 最近没事了就会练一下. 人总是要服老的, 年轻的时候根本不会理会热身, 拉伸等等准备, 这次受伤让我一下就受到了教训. 去不了hiking, 这一整月周末基本上都在加班, 没有休息. 有周末和组里一起去看了赛马, 吃了自助. 还去看了次陈奕迅的演唱会. 其实我本来并不想去的, 因为他在香港基本上唱的都是粤语, 而且是非常小众的歌. 但是师姐们明年就各奔东西了, 想着在港三年竟然没有去过一次红馆不免有点遗憾. 群体活动的组织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生活总是期待群体活动或许大概率会让你失望–越是熟悉的人越是如此. 所以说生活还是要以自己为中心才好. 越低周瑜走了, 我开始一个人健身, 看到整个屋子里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练, 感觉自己也不是孤独的那个. 这个月过了28周岁的生日, 和朋友中午吃了茶餐厅, 甚至想吃个鸡蛋都买不到. 今年没有收到期待的生日快乐, 虽然也是在意料之中. 每个人都会说真挚的感情, 但是感情又确实脆弱的可怜.

吃完自助之后整个组都不太舒服, 我觉得就是免疫反应, 果不其然师弟就阳了. 7号国家也宣布放开防控, 步子之大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不过奥秘可容的传染力还是惊人的: 短短两周之内几乎全国都传染了遍. 刚开始家里都还不以为意, 说深圳认识的没有听说感染的; 结果一周之后, 认识的没有听说没感染的. 一整周就横扫了一座城, 街上连车都没了. 这一下相比起来, 香港却成了全国防疫最严格的城市. 这样对比之下, 香港就不得不赶紧也放松了自己的防疫措施, 只留下了口罩令和强制隔离令. 疫情之下, 放松的代价我们都能想到, 但是大家都已经麻木了, 反倒没有什么怨言了. 老家爷爷奶奶也感染了, 那几天还是有点提心吊胆的, 甚至做梦都在担心. 好在慢慢恢复没有什么事了. 总之一切都向前看吧, 生活在慢慢复常, 两地也逐渐通关, 国家也放开了出入境, 希望2023年生活会好起来吧.

今年跨年维港恢复了烟花秀, 第一次图个热闹的我们也去了星光大道, 但是看到的只有人山人海. 到了0点就看到几束烟花在湾仔的大楼上冒出, 然后就结束了. 连声效都没有. 朋友圈一堆人都在骂娘. 不过终于迈进2023了, 这个月我讲了组会, 感觉比上次气定神闲了好多, 讲paper和回答问题都游刃有余了. 之前看罗永浩和王建国的直播, 说到脱口秀演员穷的时候对生活有特别深刻的体会和观察, 但是后来生活好了, 工作忙了, 整个人就越来越枯竭了. 我其实深有体会, 在高中的时候课业压力那么大, 但是脑袋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对人生, 社会和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思考, 曾经有个小本本专门去写这些天马行空的东西, 说以后有了自由的时间后会好好把他们整理创作, 到时候我一定是一代才子. 结果我们就像有了钱的脱口秀演员, 有了自由时间, 却懒得再去体会和思考了. 大学以来, 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 自己几乎不会去探索和学习, 也不会思考和创作. 每日在生活的裹挟中随波逐流, 从来没有让自己防空好好想一想. 所以有的时候我是喜欢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的: 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就会不自觉的分更多的精力给自己的内心.

庆幸的是我一直都还保留着审视自己的意识. 这个月被一些纷乱的念头烦扰, 趁机优化了一下自己的日程流和知识流. 之前日程基本上都是规划, 但并没有复盘看执行的如何, 造成的后果就是中间被各中琐碎又占用时间的小事浪费了. 回过头来, 会讶异自己到底干了什么? 所以不但生活要有规划, 固定好自己的routine, 还要有复盘. 保持一个进化的思维. 对于知识流来说, 我之前只是一个仓鼠, 收集了知识不去整理, 相当于完全没有吸收和内化. 输入的源头也乱七八糟, 有微信微博, 有小红书, 有看到的视频等等. 后来借助flomo和 cubox做了下整理, 脑袋清晰了很多, 但是还是需要时间去整理和回顾知识. 之前看到阮一峰的博客里写了一段话, 深以为然:

1
2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出空间和层次感?
我的想法是,可以去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做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读一些以前不读的书,接触一些"同温层"之外的朋友。这样就相当于在生活中搭建出各种奇怪的空间,活得可以更有意思一些,遇到更多的可能。

总之就是别让自己躺在温水里太久, 要有陌生的刺激, 保持清醒, 保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