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琢如磨

很久没有体会平常的校园是什么样子了.

8月, 理论上是在暑假, 但是我一直对这个感知并不大明显. 入学之后遇上暴乱, 教学陷入停滞; 20年之后新冠爆发, 全面转入线上. 21年疫情渐稳, 但是教学还是mixed mode, 所以大多数人(特别是master学生)都选择不来; 22年第五波疫情又大爆发, 整个校园活动大部分都又转到线上, 仅维持基本的功能. 所以说, 在香港求学这些年间, 几乎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校园生活, 大部分时间校园都是淅淅沥沥的Ph.D.们, 对于疫情风雨无阻地来lab上班; 每到饭点都可以随意去吃饭, 食堂里的菜单似乎敷衍地提供着寥寥地选择; 因为Ph.D. 内地生太多, 运动场的阿姨们都直接开始说普通话了.

人总是要经历过惨痛之后才能大大提升容忍度. 3月份最严重的时候日增7万, 全港约有300万感染, 最后恢复到每日不到100人, 社交限制措施大幅度放款, 取消熔断机制, 入境隔离也变成了酒店集中隔离3天. 学校也宣布新学期开始全部转为线下授课. 8月底随着新学期的开学, 热闹的程度让我无法适应: 校园里熙熙攘攘全是年轻的学生, 楼道里下课上课的学生等电梯排成了长队, 只能被迫走楼梯; 餐厅一到下课点点餐队伍排到了外面, 拿到饭后根本找不到坐的地方, 也让我们的就餐时间再次提前. 健身房也到处是人, 想要用到需要的器械全靠缘分. 后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校园里每天的新增一度达到每天100人. 系里的学生包括GO很多人中招. 现在全港每日又超过一万新增, 不过大家都也已经不再关注这些事情了. 港府的思路就是保证医疗资源不奔溃的情况下尽最大限度放开. 可以说, 现在最限制疫情政策的就是医疗资源, 这么想来内地也是这个道理. 开弓没有回头箭, 到底要如何平衡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新学期开学, 前伍因为没有申请上回内地了, 同一天新的师弟也到学校了. 一个99年, 一个00年. 不得不感慨自己真的老了. 说来也搞笑, 在学校这三年竟然没有一个师弟师妹, 自己单打独斗确实有点麻烦. 新的师弟们都很给力, 又努力能力又强, 不得不说985的水平确实要厉害很多. 新学期没有stipend了, 只好办了个part-time的RA来暂时过渡一下, 只是工资锐减一半, 要过几个月紧日子了. 但是就是在这样不理想的经济情况下我还是趁着学生优惠买了个iPad, 需求只有一个–在paper上做一些手写的标注. 之前的ipad air1购于8年前, 到现在依然坚挺, 或者可以甚至说比新的ipad air5还要耐用. 学生优惠送了个airpods, 出二手回血了700. 有了新ipad, 又更新了一下自己的文献管理逻辑, 发了个帖子在小红书上, 果然成了爆款, 几百人收藏和点赞, 我的粉丝也变成了一百多. 小红书成为爆款的概率很大, 确实可以好好策划和运营一下,看能不能做一个副业.

这个月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做实验一直不大顺利, 给SAO申请学校的泳池也没有了回音. TMC收到了一个major, 又改了一轮. 收到了一篇TMC的审稿, 写了很多comments, 希望可以积攒好运, 让我在毕业前多一篇trans. 毕业论文被GO一直耽搁没有回音,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毕业. 博后的事情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找, 希望这篇工作做完能够在年底前找到去处. 生活的状态也在慢慢恢复, 天气渐渐凉了下来, 可以出去hiking了. 所谓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慢慢改变吧,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前几天看到了一个护士Paul Graham总结的病人的临终建议说的不错, 也和大家分享:

Don’t ignore your dreams. 不要给自己设限, 有一个想法就要去试一试.
Dont work too much. 高效工作, 但是不要把生活被工作填满.
Say what you think. 很多事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犹豫总是消耗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Cultivate friendships. 维持一个良好的友情, 人终究是群居动物, 很多感情需求看似不需要, 但是不能没有.
Be happy.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多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