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生活

能在每月月末左右准时地写一篇文章已经有些难了.

五一香港只放一天假, 又赶上周日, 自己手头还有实验要赶着假期人少在学校做, 所以一直没来得及写. 自从上个月收到ubicomp的comments, 算了一下有五周的时间做修改. 一周写response report框架, 一周做实验, 一周分析数据, 一周完善report, 最后一周整理paper. 想着还是比较宽裕的. 但是不可以太过于松散, 干事还是宜早不宜晚. 暗下决心加个班五一之前搞定.

不过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 第一周写了框架,琢磨了很久comments, 骂了一下傻逼的reviewer. 第二周做实验, 接着就发现还有很多其他的杂事. 组会的paper要准备, 先看再做slides再讲, 还要帮老板审一篇TMC, 这学期的seminar report也要交了. 这样进度就拉慢了, 上周老板还侧面催我快点搞. 于是立下flag这周一定要把report的初稿写完. 经过一周的不懈奋斗, 终于在周五完稿, 发给老师看一下, 目前还没有回音. 不过对照原计划来说好歹也算是没有差太多, 只是下周真的要加快进度赶ddl了.

这周还是比较充实的. 有任务在身, 但不是以前被项目困住一头雾水的绝望, 而是我今天一定要干完什么什么的干劲. 只是这个月生活上还是一塌糊涂, 说了一万次的早睡还是没有实现. 昨天和一个朋友说起, 她说晚上12点睡, 早上7点多就起床去上班了. 我觉得上午的确是大好时光, 以后可以试试早点下班早睡早起, 看看自己的身体状态会不会好一些.

一起健身的小伙伴秘密回深圳去见女友了, 再加上现在是学期末, 体育场都用来考试了, 所以两周都没有怎么锻炼了. 不过体重还好, 没有增加–目前我觉得不增加就谢天谢地了. 约了几个朋友打乒乓球, 不过大家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打, 组群的热情大概有打球的一万倍. 每周的热量消耗大致都是来源于周末的hiking. 不过最近天气热了, 上周一次去爬山, 连续1000多个台阶, 太阳暴晒, 真的觉得自己要昏厥了. 还好后来天公作美, 到最山顶之后天阴了. 不过晚上回来看到手臂和脖子还是晒得暗红发痛, 一周才好, 不过对比以前已经是黑了一层了.

最近的生活感觉过的很快, 没有上下班时间的硬性约束, 但是要自己约束自己; 赶着自己的paper, 也不会算着日子等周末; 白天争取可以高效率的完成一天计划的工作, 晚上休息一下睡个好觉, 周末一天收拾内务加个班, 另外一天徒步锻炼下身体. 前几天还在微信群里买了北方包子, 大伙团购店家负责送过关一路到各个集散点自提. 乡土中国, 人的胃真的是决定了人的归属, 走到哪里都改变不了. 不过有一说一, 老面包子配着胡辣汤,还真的是有久违的感觉了.

个人生活上还在一直探寻与自己最恰的方式, 但目前还没找到一个可以固化的模式. 前几天画了几个小时把账单全部又转移到了钱迹里, 不即时备份真的给我上了一课–再好的记性也比不过烂笔头呀, 更何况现在的电子工具也如此智能了. 怎么在往复的生活/人类的惰性/自身的诉求中找到一个情绪代价最小的生活方式, 依旧是我目前探寻的主题. 不可以把遗憾一拖再拖, 很多事情真的要靠修炼的. 希望自己可以逐渐在这个问题上想清楚, 做到并做好. 有时候看到一些vlog里别人的状态, 觉得自己还可以做的有很多很多. 希望自己还可以继续有这样敏感的神经.

昨天小侄子一周岁啦. 我也困在香港一整年了. 香港的疫情依旧不可轻视, 印度的更是离谱, 世界还是回不到过去的样子, 关键的是, 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